<rt id="qewoe"><small id="qewoe"></small></rt>
宗教文化
發布時間:2016-04-09 21:58:02    瀏覽:2617

宗教是人類文化系統中最穩定的因素之一,雖然它只涉及相當部分的人類,卻影響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。地名是一種古老的社會文化現象,當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時,地名勢必應運而生。打開九江地圖,眾多的宗教地名向我們講述著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夢想,記錄著先民靈魂深處的企盼、信仰。

九江五大宗教中,佛教傳播最為廣泛。早在隋唐時代,九江就進入了一個佛教鼎盛期,僅廬山即有“廬阜招提三百所”、“僧居五百住廬峰”之記載。在佛教中又數觀音香火最盛。宋、元、明、清以來,觀音逐漸成為民間信仰的慈悲女神,達到了“家家阿彌陀,戶戶觀世音”的盛況。九江地名中觀音的名號比比可見。如觀音山、觀音灣、觀音畈、觀音洞、觀音巖、觀音橋、觀音寺、觀音閣、觀音庵、觀音殿、觀音溝、觀音井等等。再者,佛教寺院因其廣泛的聲威和獨特建筑令人矚目,往往成為這個地方的典型標志,對附近的村莊、街道地名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。各種寺院對地名由來的影響,最常見的是直接把寺院名作為村莊、街道等聚落的名字,這在地名語言形式上屬于轉類地名。例如江磯寺、韓晟廟、高山廟、都天廟、相公廟、大王廟等都是以寺院名稱直接作為地名的。其次是由寺院及佛事派生的地名。這些地名都反映出當年宗教活動的情況。九江此類地名為數眾多。例如海會鎮、普潤路、圣廟巷、東林村、西林村、蓮花洞、馬祖洞、佛頭峰、馬祖湖、馬祖山、秀峰、黃龍山、香爐山、香爐峰、文殊崖、布袋沖、太平橋、華封橋、廣濟橋、寶善橋、石佛山、蓮花峰、嵩壽山、同安村、龍口源、報國垅、仙真巖等等。

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,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,其影響非常廣泛。九江民俗中的門神、財神、桃符、鐘馗等均出自道教。城隍、土地、灶君的信仰源頭,亦出自原始宗教的地神崇拜。道教系統多承襲了中國古代的神靈模式,故道教眾多的神靈在九江地名中也留下了不少的名號:老爺廟、仙人洞、關帝廟、董奉館、劉越觀、醉石觀、康王觀、王喬洞、太虛宮、姬公庵、太平宮、太平橋、太平山、開天村、佑圣宮、天花宮等。據釋觀行、邰紹周、王耀洲編《廬山寺廟》記載,廬山地區內名“天花宮”的竟達19處。透過以上地名可以看出,過去的九江,不僅供奉道教神仙的寺廟宮觀種類繁多,而且其神仙來頭也不小,都是些掌管人間禍福和個人命運前途的尊神。

伊斯蘭教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建于公元7世紀初。其經典為《古蘭經》。明景泰元年(1450),云南籍回族將領馬哈直調任九江總兵,部下1500多名回族將士,后因退伍或隨軍眷屬在九江定居,成為九江歷史上最早的回民。九江的伊斯蘭教主要是隨回族移居而影響日漸擴大。清真寺又名禮拜寺,是穆斯林活動場所。伊斯蘭教徒稱穆斯林,即順服安拉意志的人。九江境內穆斯林聚居的村落和街區,多建有清真寺,故留下九江磯灣清真寺(城外清真寺)、城里清真寺、筠青里清真寺、廬山牯嶺清真寺等地名。

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。天主教始于清道光十八年(1838)傳入九江,有外籍傳教師進行不固定的傳教活動,隨后建立教堂,修道院,從此,九江市區、廬山、湖口、彭澤、瑞昌、都昌、星子、德安、永修等地均留下教堂、修道院地名的痕跡。

歷史上在基督教四傳中國的說法:一傳中國的時間,恰逢唐朝“貞觀之治”,獲“景教”之名,曾經取得過“法流十道”、“寺滿百城”的成功。但在唐武宗滅佛過程中,被作為“胡教”與其他外來宗教一起遭到毀滅性的打擊;二傳中國是指景教在元朝的復興和羅馬天主教來華傳教,隨著元朝滅亡,其傳播也迅即消失;三傳中國是指明清之際的傳教活動,后因“禮儀之爭”而遭康熙禁教;四傳中國是在鴉片戰爭之后強行傳教并取得成功的。清同治五年(1866),基督教傳入九江,并確定將九江作為長江中游地區的傳教基地?;浇淘诰沤淖诮袒顒?,給留下九江福音堂、大中路化善堂、督府巷福音堂、九江但復德醫院、生命活水醫院、九江圣約翰醫院、九江諾立書院、廬山基督教圣經醫院、南康基督教堂等地名。

縱觀九江宗教地名,不僅數量多,且類型齊備,佛、道、伊斯蘭、天主、基督諸教云集于此。九江境內宗教特色濃厚的地名,不僅反映了當時宗教對民間大眾生活廣泛而深刻的影響,而且也真實地記錄了民間宗教活動和寺觀教堂分布情況。這些宗教地名成了研究九江文史不可多得的資料,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,是值得我們珍視的寶貴遺產。



   地址: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長虹大道32號    電話:0792-8180870     傳真:0792-8180870    郵編:332000    E-mail:jjswhly@163.com

Copyright © 2024 九江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 贛ICP備16010728號-2  贛公網安備 36040302000191號  工商網監

九江市心語心特殊教育培訓學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