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rt id="qewoe"><small id="qewoe"></small></rt>
白居易
發布時間:2016-12-08 23:06:24    瀏覽:2404

白居易(772-847),唐朝著名詩人。字樂天,晚居香山,自號香山居士,又曾官太子少傅,后人因稱他白傅。原籍太原,后遷居下邦(今陜西渭南東北)。唐元和十年(815年)被貶為江州司馬,歷時四年。

白居易于德宗貞元十六年(799年)考中進士。十八年應吏部拔萃科考試,入甲等,授秘書省校書郎。元和二年(807年)十一月,授翰林學士。次年五月拜左拾遺,曾提出“尊賢能以澄清吏治,薄稅斂以安民生,罷兵革以蘇民困”等主張。元和八年改任左善贊大夫。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,他首先上書“急請捕賊,以雪國恥”,得罪權貴,以越職言事罪,貶為江州司馬。被貶之后,政治上逐漸走向消極。他抵湓城不久,即于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,建一草堂。這座草堂“前有奇松數十株,修竹千余竿,青羅為墻板,白石為橋道,流水周于舍下,飛流落于檐間,紅榴白蓮羅生池砌”(《舊唐書?白居易傳》)準備“左手引妻子,右手抱琴書,終老于斯,以就平生之志”。(《九江史話》)至于被貶為司馬之心情,他說:“州民康,非司馬之功;郡政壞,非司馬之罪;無言責,無事憂。余佐是郡行四年矣,其心休休如一日、二日。何哉?識時知命而已?!保ā督菟抉R廳記》)這些年,他往往是春游東林寺,秋登潯陽樓,或訪陶淵明故宅,或觀石門澗瀑布,或攀香爐峰頂,或聞鳥語泉鳴于遺愛寺,或乘風踏浪晚歸彭蠡湖,盡覽潯陽諸勝,留下閑逸詩和傷感詩282篇、祭文3篇、書信4篇、游記和散文5篇,合計294篇。其中以《與元稹書》和《琵琶行》最為著名?!杜c元九書》是他的詩論綱領,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作出了重要貢獻?!杜眯小窂膶σ粋€被壓迫、被蹂躪的弱女子的同情,揭露封建社會對人才、志士的打擊和迫害。后來,有人在潯陽江頭送客處,建一亭閣,名曰:“琵琶亭”,以詩名亭,以資紀念。 千余年來,歷經興廢,地址數遷。一九八八年三月,九江市人民政府重建于長江大橋的東側。

白居易于元和十三年冬離開江州,歷任司前員外郎、主客郎中,忠州(今四川忠縣)、杭州、蘇州刺史。大中元年(847年)卒,終年75歲,贈尚書右仆射。江州人為之立祠。

在文學創作上,白居易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,主張“文章合為時而著,詩歌合為事而作”強調繼承《詩經》、“風雅比興”的傳統和杜甫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,反對“嘲風雪、弄花草”而別無寄托的作品。早期的諷喻詩,是他提倡用詩歌來“補察時政”、“泄導人情”的實踐,其中有不少是同情當代人民痛苦,揭露統治者腐朽與殘酷的作品。但是,到了后期,尤其是晚年,大量的閑適詩、感傷詩代替了早期的諷喻詩,他的詩歌也喪失了戰斗性和光芒。他的詩語言通俗,相傳老婦皆能聽懂。他和元稹友誼甚篤,世稱“元白”。著有《白樂天長慶集》。



   地址: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長虹大道32號    電話:0792-8180870     傳真:0792-8180870    郵編:332000    E-mail:jjswhly@163.com

Copyright © 2024 九江市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版權所有 贛ICP備16010728號-2  贛公網安備 36040302000191號  工商網監

九江市心語心特殊教育培訓學校